坚持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
——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解读之一
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指出,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向上突围,要坚持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纵观历史,唐山是一座因煤而建、因钢而兴的重工业城市,实体经济一直是唐山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强大之基。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唐山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唐山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快实现“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的重要抓手和举措。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聚力工业转型升级,扎实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以高端化为引领,深入实施“领跑者”行动、工业强企“1+1+N”行动和链化升级行动,实施强链补链延链项目2130项、产业基础再造项目112项,省重点项目数量、投资总量、完成投资均居全省首位,新增规上企业109家、占全省24.9%;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机器人企业总量达到122家,产业规模占全省80%,消防机器人、巡检机器人、焊接机器人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以智能化为支撑,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企业上云数达到8951家,“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为59.6,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1.6%,认定省级数字化车间58个、智能制造示范(园)区5个、智能制造标杆企业3个,7家企业的9个场景入选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数量居全省第一位。以绿色化为要求,扎实推进钢铁等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创A,16家钢铁企业获评A级,产能占比超60%,国家级钢铁清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清醒的认识到,距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转型发展步伐不够快、产业结构不优的问题依然突出。为此,我们需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全面落实国家发改委《支持唐山高质量发展总体方案》,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唐山篇章。
坚持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要在提升产业体系韧性上下功夫。提升产业体系韧性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内容,构建高端的产业体系有利于我们在增强产业链竞争力和安全性上掌握主动权。为此,我们需立足唐山工业产业实际,以提高精品钢材比重、提高制造业本地配套率为重点,突出传统化工向化工新材料转型升级、绿色建材向装配式建筑部品制造集成转变的发展方向,发展壮大取向硅钢、高强汽车板、轨道交通、海工装备等产业集群,打造国家级钢铁清洁生产、曹妃甸石化产业、环渤海高端绿色建材供应、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四大基地,提升主导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把控力和竞争力;聚焦京津冀构建重点创新产业链的发展要求,突出抓好以机器人产业为龙头的智能制造,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推动规模化发展、全品类布局、多场景应用,构筑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体系。
坚持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要在壮大特色产业集群上下功夫。产业集群突破企业和单一产业的边界,能够从整体出发挖掘特定区域的竞争优势,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加速器”。为此,我们需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速提升计划,鼓励陶瓷产业、玉田印机、滦南钢锹、遵化矿山机械等特色产业整合提升、集群集约发展;大力推进陶瓷产业振兴发展,积极推进丰南卫生陶瓷、路北文旅陶瓷、开平日用陶瓷、高新现代陶瓷、路南会展陶瓷“五大陶瓷片区”建设,持续擦亮“中国北方瓷都”名片;培育壮大新型能源装备制造、千亿级新材料、节能环保、海洋、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等产业集群,积极谋划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高质量建设唐山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坚持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要在发展数字经济上下功夫。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引擎。为此,我们需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区域性智算中心、行业数据库和数据共享中心,打造区域数字通信枢纽;积极探索“互联网+共享经济”模式,大力发展平台经济,积极应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打造租赁、推广、运维、结算平台,加快建设机器人、印机、陶瓷等重点行业共享平台、共享工厂;建好用好全市“一朵云、一张网、一本账、一组库”,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加快企业内部数字化改造,推动区域内部工业互联网互通,促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坚持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要在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上下功夫。产业融合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需围绕“4+4+N”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重点推进钢铁-焦化-化工产业融合发展,探索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三化”融合之路,提高产业间和产业内融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整体产业抗风险能力和综合效益;大力发展研发设计、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推动其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增强制造业和农业的核心竞争力;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